六更书站

繁体版 简体版
六更书站 > 红楼之当薛蟠成为学霸 > 书院开学了

书院开学了(2 / 5)

自然是下笔如飞。

四书那里他只学了半部《论语》,其他的他虽自己背下来了,却还没有老师给他细讲里面的义理,因此他便只挑了默写的题目先全都做了,有关释义的题目便按照自己的所想暂答了一遍。

至于最后那个写一个小短的八股文,薛蟠直接就交了白卷,八股的规矩之繁杂,他只听族叔略讲了一次,没有老师专门指导,是写不出来的。

薛蟠把自己能写的题目都做完之后又检查了一遍,见已有同窗交了卷,便也站起来到段山长那里交卷了。

书院为不能往返通勤的学生准备了宿舍,交卷之后要住在书院的学生便跟着负责照管食宿的仆人们离开了,薛蟠这种走读的,便可以直接回家了。但薛蟠见林琅还在答卷,便在书院门口先上了自家的马车,然后叫人在门口等着林琅出来再一道回家。

淳溪县只是个县城,县城里成立的书院原本也该是冷冷清清的,但因有着科举改制的事情,各大书院都在为适应新的科举模式做改动,那些族学、家学为蒙童开蒙的没受什么影响,正经治经义的便都纷纷闭了馆。

而吴知县这边大张旗鼓的建书院,又请来了曾经的传胪老爷做山长,五经的先生们都备的齐齐的,周围各大小县城正苦于寻找先生的人家们得了消息,都极乐意把孩子送来淳溪县读书。

当地的衙门也有眼红的,但奈何没有吴知县书香门第出身的关系网,短时间内也请不来这么多好先生。再转念一想,自个儿地界的学生在淳溪县读了书,回头考中了童生、秀才的,不也是给本县的文治添砖加瓦么!这么一琢磨,自个儿这边还是占便宜了,他们的心气儿便也都顺了下来。

因书院未开先扬名,今次来馆内就读的学生人数可正经不少,薛蟠粗粗扫过一同摸底考试的同学们,少说也有五十人不止,且并没有几个年纪小的蒙童。

晚上那边薛璋刚回家不久,薛老爷就带着薛蟠和林琅上门去打听消息,薛璋一看到薛蟠就笑得很开怀,对薛老爷道:“咱们家的蟠哥儿,连山长大人都夸他有灵气呢。”

听了这话薛蟠就放下了心,嗯,看来他估计的不错,他的摸底考试考得还可以。

薛璋说的可不是客气话,段山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这日收上了所有学生们的考卷,便同其他四位先生一道批改了起来。

他们出这份卷子不是为了为难学生,也不是为了给学生下马威,而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因材施教。这卷子题目的类型主要分三类,一类是考校背书的功夫,一类是考校释义的理解,最后一类是考校做八股文章的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