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此僧不寻常,乃望着他道“何为有本事”
薛蟠道“这个贫僧说不出来。贫僧在市井茶楼听说书先生讲评话,说宋朝的双天官寇准当什么县令时,县衙穷得连茶叶都没有,还得靠衙役卖花生瓜子儿赚零钱养活他这个老爷。贫僧以为这般县令不是好官。”
戴青松与李叔同时道“哦”李叔摆摆手。戴青松问道“何出此言”
薛蟠道“一村一县皆有所长。一个县令治下穷成那样,此人纵然清廉,也必无能。”
戴青松淡然道“本官早年曾为县令,那处四境贫瘠只能长草,养的粮食唯可喂猪。纵有千般才学,能奈土地何。”
薛蟠正色道“前两年,贫僧为了拍林大人马屁额,不对,不是为了拍马屁。贫僧是为了为了”偏他半日没想出别的由头来。
戴青松与李叔本来屏息凝神欲听他说正经事,闻言齐声大笑。戴青松笑道“且不管师父为了什么缘故,你只管说。”
薛蟠讪讪的道“贫僧办了一个养牛场,就是专门养牛的那种。反正如今竟能盈利许多。既然那县里种的粮食能喂猪,何不兴办养猪场专门养了猪卖去邻县,换钱买粮食自家吃。猪粪养田,过几年薄田自然就养出肥田了。”
戴青松忙问“何为养牛场、养猪场”
薛蟠遂拿起笔来在纸上画出自家养牛场的示意图,一五一十的讲与他二人听。戴青松极感兴趣,细细询问。李叔在旁笑得见牙不见眼。说了足有一个多时辰,戴青松喜道“小师父这法子,说不得多处贫县可用。”
薛蟠笑道“不过是凑巧得来的。若能借戴大人之手造福生灵,也算贫僧一件功德。”
“此乃师父之大功德也。”
李叔冷不丁问道“师父为何讨好林大人”
薛蟠脱口而出“他福气极好,贫僧想跟着他沾些运道。”李叔不觉睁大了眼。薛蟠这才回过神来,撇嘴道,“李叔,您套贫僧的话”
李叔笑容可掬道“杂家好奇罢了,哈哈。”
“哼”
李叔乃道“不明师父,戴大人与杂家这就要进宫面圣去了。你可还有话要说”
薛蟠思忖片刻道“既是大案少不得许多官员会落马。贫僧想求圣人莫要牵连他们的家眷。因为”他又想了会子,“贫僧久居江南,认得许多官宦子弟。自然有膏粱纨绔之辈,然亦有许多是善良正直多才的少年。贫僧还认识些老太太、老太爷,皆和善积德之老人。他们的父亲儿子也少不得有贪赃枉法者,可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全然不知的。若因旁人之过而伤及无辜,贫僧以为不善。再说,自古以来哪朝哪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