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没有科学利用旗下的庞大资产。
如果换一个类似李嘉成这样的ceo,只需要一两年时间,九龙仓股价就能轻松提振上去。
丁贤听了李嘉成的看法,问道:“你对九龙仓这么了解,肯定是做过深入调查,难道你有收购的兴趣吗?”
李嘉成直言不讳:“任何一个有奋进目标的商人,若有机会入主九龙仓,想必都会努力抓住,我也不例外。”
他又话锋一转:“只是我财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应该吧。”
丁贤觉得他是谦虚,他没有那么穷:“怡和作为大股东,对九龙仓的持股量只有20%,这是非常危险的控股比例,如果你发起突袭收购,成功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丁贤在怂恿李嘉成去勇敢冲锋。
李嘉成轻轻摇头:“怡和常年维持20%的控股比例,始终不增持,显然是对九龙仓的净资产有过全面评估,无论谁发起突袭,股价都会没有上限的疯涨,目前的香江商界,如果说谁的财力能够应付这支股的上涨幅度,恐怕只有丁生你了。”
他也在隐晦劝说丁贤,入场并购九仓。
谷猹/span他早就秘密持股了这间公司,目前的控股量接近5%,是否应该举牌,他会紧跟丁贤的步伐。
如果丁贤继续增持,那他也继续买进,九仓股价被严重低估,即使股价翻上两三倍,仍旧投资的巨大价值。
他说完话,目光与丁贤对视起来。
两人仿佛都已经看穿各自在九龙仓股票上的真实意图。
两人发现了九龙仓的丰厚价值,都想收归己有,但谁也不愿意去触碰怡和财团的怒火与锋芒。
他们一个比一个谨慎,只想对方去挑动战火,去冲锋陷阵,余下一个坐山观虎斗,以便趁机割肉取利。
九仓被他们盯上,即是股市硝烟的渐渐燃起。
一旦他们亮出刀兵,那么一场比75年和记收购战更加血腥的股坛交锋,就要惊险上演了。
丁贤与李嘉成互望片刻,忽然端起茶杯,小抿了一口:“咱们先收购青泥,等这桩生意结束,再慢慢探讨九龙仓也不迟。”
“也好。”
李嘉成深知九龙仓是庞然大物,即使真要收购,也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长期鏖战,确实不能急于一时。
他会遵照丁贤的提议,先把青泥收归旗下。
他与丁贤分别持有青泥大约一成股份,除了他们两人外,青泥董事会里,持股量超过5%的股东有四位,他们只需要把这四位股东的股份买到手,就能接管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