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扩大和宝石矿场的规模,可是规模壮大了以后,出产的石材就要过剩,丁贤自己的地产项目根本用不完,他必须外销才行。
一旦进行外销,能销给谁呢?只能卖给香江的各大房地产商。
那些房产商一个个奸猾似鬼,只要丁贤找上门,他们会想法设法染指丁贤旗下的地皮,不拿出地皮喂饱他们,他们绝对不会采购丁贤的矿石。
丁贤可以硬气,不把矿石卖给他们,全部自己使用,但是他想消耗过剩的石材,唯一办法就是疯狂扩充地产项目。
等到那个时候,丁贤的重心将会不可控制的向地产转变。
这是丁贤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谷/span他的事业定位始终很清晰,要做电子商,并不是地产商。
所以丁贤决定把和宝石矿场给卖掉,他将来建设工程,可以采购吕智和的建材,价格更便宜,他根本不必亲自涉足采矿业。
郑海权作为华记高管,他建议保留矿场,这完全是一种追求利润的行为,他认为只要能赚大钱,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不必非得局限在电子业,他觉得丁贤把地产作为主业,没有什么不可以,保留矿场也就没有问题。
这是一个观念的差异,并不是说郑海权的建议不妥当。
“丁老板,你真对经营石矿场不感兴趣吗?”
吕智和追问了一句,他要弄清丁贤的真实想法。
丁贤回道:“我确实兴趣不大,但今年香江的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建材需求量月月走高,石矿场可是紧俏货源,我把石矿场留在手上觉得烦,卖出去我又觉得不舍得,哎,好为难。”
吕智和已经听明白丁贤的意思,丁贤应该是真有出售和宝石矿场的念头,但又不想单纯卖成钱。
这时郑海权已经返回,丁贤要了一张名片递给吕智和:“吕老板,这里环境太杂,改天咱们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再聚吧。”
“不如定在这个周日,我来找地方,请丁老板吃顿便饭,你看怎么样?”
“到时你联系我,告诉我地方,我一定到场。”
两人定下约期,各自离开。
坐回车上。
郑海权忍不住问:“丁生,你真打算出售石矿场?”
丁贤的回答是:“这要看吕智和能开出什么样的价格,如果他同意我入股到他的矿业公司,那么把和宝石矿场卖给他没有关系。”
假如吕智和同意入股,今后丁贤无论建设多少地产项目,都不会再缺少建材,而且可以拿到价格最便宜的货源,比他自己经营矿场更划算。
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