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更书站

繁体版 简体版
六更书站 > 大唐司刑丞 > 第八十三章 回家

第八十三章 回家(3 / 4)

间,你要去考试,时间上也不富裕了吧?”

“还好,给你弟弟启蒙的时间还是够的,而且过两天,我打算回一次县城,去见见父母,有些事情,要和他们商量一下。”

陈英英好奇地问道:“什么事,还需要特地回家一趟?”

李日知犹豫了一下,觉得没必要保密,这几个人又不会乱说,他便道:“山长有意推荐我去州里考试,这样就不用在县里考了,荥阳的县令是我舅舅,所以我要回家问问父母,还有舅舅,是免了我的县考,还是让我在县里走走过场。”

他倒也不隐瞒,把实情说了出来。

陈英英对于科举考试不是十分的了解,她道:“县里的考试还能免啊?”

李日知嗯了声,道:“其实,州里的考试也能免,但要有人保举才行,但我家在州里找不到人作保,要免也只能免县里的了。”

傅贵宝点了点头,道:“确是如此,不过,也因为大哥功课好,所以山长才会保举,换做是我,就算是保举我,这个名额我也不敢要的,万一到了州里,考得不好,都不够丢人现眼的。”

陈英英却仍旧是没听明白,成自在也不是太明白的,他虽然在商阳书院挂名读书,但因为并不走科举之路,所以听不懂考场里的门道儿。

初唐年代,因为科举考试还在成型期,不似后世那般制度严谨,考生只要有人保举,当然保举的人要够份量才成,是可以免去在地方上的考试的,甚至可以一路免上去,直接参加长安的最高等考试。

而且考试之前可以投名卷,投名卷就是找靠山,考生把自己最好的文章拿去找豪门大族,让豪门大族看看自己的做文章的本事,从而照顾一下自己,因为当时的考试是不糊名的,所以谁的卷子一目了然,比较方便进行各种操作。

当然,这种不规范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武则天时代就会进行各种完善,比如考试糊名等等,制度会逐渐完善起来。

但李日知却正好处在制度不完善的时候,他舅舅郑刚令是县令,虽然当了太久的县令,一直没有升官升上去,可也正因为如此,郑家在荥**深蒂固,李日知想要免州试困难,但免县试还是很容易的。

李日知把只要有人保举,就可以免试的情况说了,陈英英听罢,道:“我看你还是不要免试了,万一去州里没考好,那岂不是给你舅舅丢人了!”

李日知叹了口气,道:“我这次回家,就是要与父母商量,要不要免试,我是在想,如果我去了州里,会不会有什么机缘,也能得到州里的免试,你要知道如果县试不能免,那州里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