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过冬也是从秋天开始有事没事就开始打柴囤过冬用的柴火了,家里有牲口的还得囤点牲口冬天吃的草料,要不然青黄不接的时候,牲口真能饿着。就是这样若还是不够的话,就得添点豆饼豆渣来喂了。
冬天是考验治理能力的时刻,不仅城里县太爷们要看看穷人困户家里的取暖状况,村里也是,里正与村里人也是要支援一下一些行动能力不足的老人的,若有暖柴不够的,也会叫村里送一点。
这样的冷天,若不注意,是真的会冻死人。这南方虽没后世那种北方动辙零下几十度的夸张。但这个时代,处于小冰河期,南方也很冷,比现代的南方冷得多了!
冬天显得格外的漫长。
若非处于小冰河时期,以关中平原的优渥肥土的条件又怎么可能会缺粮?!哪怕人口大增,关中平原的气候和土地收下来的粮食也足以养活关中的人口。
但气候不具备了,是真没办法!有些在政治上无望的大家大族一见此,有好些从前朝开始就南迁了,举族迁到比较温暖的南方,日子可见的好起来。
不过因为关中,北方是政治中心,是京师所在,所以从来不乏往关中涌去的人。尤其是举子。每年涌上京师去备考的举子就有十万人之众,还有行商之人呢?!所以关中才会缺粮,只能籴粮。
这也是为了补关中粮食的不足。
但若要迁都到南方去?!呵呵,那是不可能的。关中处于小冰河期,气候寒冷是没法子,但若是迁到南方,北方的民族必定南下,黄河以北就拱手让人了……
所以北方不光粮缺,对于取暖的费用也是缺的了不得。
不仅要送粮去关中,还要送炭去。
也难怪朝廷急着发展漕运,因为实在是依赖它。不仅是军事供给调度上依赖,连民生的正常生活也依赖。
张融融看着这天色,这雪意融融,一切静好。心中很满意这样的生活。人人都说古代好,那也得看到底生在哪个世道,太不太平,也要看生在何等人家,是富是贫,更要看自己的运气是否自由,是否是奴。
在古代想要活的好的成本低吗?!
未必见得!
在现代的确也是盛世,可以养老,除了房价高一些,物价高一些,解决了这两项,生活是很幸福的。
相反,在古代,光漫长冬天的取暖成本,就远远高于现代。无论是财力上买来的,还是人力上亲自上山砍的。
一家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