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亦琅率领亲兵抵达边关时,北狄余孽的滋扰已成燎原之势。
他们趁着疫病期间边军调防空虚之机,烧杀抢掠,气焰嚣张。
陆亦琅没有丝毫耽搁,立刻投入指挥。
他熟悉边关地形,了解北狄习性,只用了短短数日,便布下天罗地网,将这股流窜的余孽尽数围剿。
战事平息,边关恢复宁静。
陆亦琅并未多做停留,将后续事宜交给当地将领处理后,便点齐人马,即刻启程回京。
他虽是速去速回,但毕竟耽搁了些时日,京中情况不明,总让他有些挂心。
归途中,队伍经过柳城附近。
得知大将|军回京的消息,柳城百姓自发前来相送。
他们带着劫后余生的感激,送来热水干粮,甚至有老人跪地叩谢,感谢陆亦琅的到来让他们免受瘟疫之苦。
陆亦琅勒马停下,看着这些面带淳朴的百姓,心中微暖。
他亲手扶起叩谢的老人,叮嘱他们保重身体,随后便继续前行。
这份来自百姓的认可,比任何功勋都要实在。
行至一处驿站歇息时,一名快马加鞭的信使赶到,送来一封加急密信。
信封没有署名,但封口处特殊的梅花印记,陆亦琅一眼便认出,这是母亲长公主府的印记。
他屏退左右,拆开信封,展开信纸。
娟秀的字迹跃然纸上,带着母亲特有的笔锋。
然而,信中的内容却让陆亦琅的脸色一点点沉了下去。
信中没有寒暄,直入正题。
长公主告知他,在他离京前往柳城后,京中暗流涌动。
特别是二皇子南宸旭,行事越发大胆。
前些日子,南宸旭竟然派人潜入了长公主府,目标直指许绾的院子,意图不明地搜寻着什么东西。
幸而府中守卫森严,及时发现并制服了一名刺客,经审问得知是二皇子的人。
长公主在信中表达了她的担忧和愤怒。
她不明白二皇子为何会盯上许绾,一个出身低微的丫鬟,身上究竟有什么东西能引起皇子的觊觎,甚至不惜闯入她的府邸。
她怀疑这件事可能与陆亦琅在柳城处理的事务有关,或者与许绾的某个秘密有关。
长公主在信中详细描述了府中的防卫情况,以及她对二皇子后续动向的监视,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不安,让陆亦琅的心猛地揪紧。
母亲从未写过这般焦灼的信,可见情况确实严重。
信的最后,长公主没有直接提及许绾的身体状况,但却反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