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更书站

繁体版 简体版
六更书站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十七章 魏征献策天授也

第十七章 魏征献策天授也(2 / 5)

召周文举、李公逸、綦公顺。周文举、李公逸两人,卿为何建议招揽,我知之。韦城在东郡地界,我与周文举昔且相识,我一使赴至,足可召他投诚;李公逸据雍丘,其地邻东郡,我与他亦素彼此知闻,召之或也不难。然,綦公顺是为何故?我与他素无交往,其地北海北接渤海,也不邻东郡。”

——何为“相识、彼此知闻”?李善道此话,主要指的不是他与周文举、李公逸的交情。

仍如前所述,李善道此前在瓦岗时,曾跟着单雄信、徐世绩去通济渠抢掠,需路经韦城,当时与周文举见过面,但也只是见过面而已,与李公逸他更从没见过,他与这两人能有什么交情?甚至相识都称不上。他这句话,指的是翟让与他们的交情。周文举、李公逸的地盘,或在东郡境内,或邻着东郡,此前翟让在瓦岗为贼时,他们作为“同类”,之间的关系不错。

又何为“在东郡地界”、“邻东郡”?

加上近日拨给薛世雄、陈敬儿的增兵,——也不能说是“增兵”,十六卫制确定后,薛、陈俱被任为十六卫大将军之一,近来增拨到东郡的兵马,实是补充给他俩的部曲。依制,一卫一万两千步骑,他俩早前带到东郡的兵马不足此数。但这样一来,东郡的兵力现是更加雄厚了,他俩所领,现驻东郡的兵马,只两卫步骑,就两万四千,加上改编为地方警备部队的原宇文化及在东郡之部,东郡现有之兵已三万余众。则既韦城在东郡地界、雍丘距东郡不远,换言之,即薛世雄、陈敬儿所统的这三万余兵马,就足以对周文举、李公逸形成威慑。

如果说“相识”讲的是旧谊,李善道此语,意则在“兵威”二字。

有交情,有威慑,确实招揽周文举、李公逸,应该是可行,并具有把握的。

但正如李善道所疑,周文举、李公逸有把握招降得成,綦公顺却为何魏征提出?

北海不邻东郡,西虽与河北的渤海郡接壤,而有黄河为天险阻碍,这就代表李善道无法对綦公顺造成直接的军事威胁;他与綦公顺又无交情,也没法从旧谊上下手。

綦公顺,表面看似乎是不好招揽的。

却也只是表面而已。魏征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对山东的诸方割据势力做了详细、深入的了解,他既然提出綦公顺,自有他的道理。

他回答说道:“敢禀大王,臣议招降綦公顺,出於三故。一则,綦公顺远在北海,其之从附李密,本权宜之属;二则,綦公顺有一谋佐,名刘兰成者,本北海书佐,因受同僚构陷,不得不从投公顺,乃助公顺得北海之地,此人有谋略,长见识,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