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讶道:“粗细均匀,竟比手工更佳!”
周堪赓靠近郑三俊低声道:“若江南织户皆用此机,一年可多产百万匹...”
郑三俊点头,“是啊,届时产量增加,价格下降,便是普通百姓,也能穿上如此细腻的棉布衣裳了!”
“此机可固定于工坊,日夜不停,无需歇息...”黄宗羲听了几位大臣的话,在旁补充道。
郑三俊重新算了下,若是日夜不息,产量怕是还得上升呢!
“别说百姓了,这机器能纺出如此细腻棉纱再织成布,那些海商怕是都抢购不及。”吕大器点头道。
现在手工纺出的棉布都在海外大受欢迎,别说用织机织出的棉布了,想来更会备受推崇,流传到全世界!
黄宗羲见演示得差不多了,拨动扳手让机器停下,朱由检缓缓开口道:“诸卿以为,此物可否推行?”
周堪赓作为工部尚书,第一个站出来说道:“陛下,若此机织造棉布,不管是我大明将士还是百姓,都将冬日无忧。”
是啊,就算遇上去年这般严寒的日子,有了这机器,便可织出更多的棉布来,给更多的百姓还有将士御寒之用。
“松江、苏州等府若设蒸汽工坊,岁入可增三成!”郑三俊上前开口说道。
“臣以为,可在江南试行!”大臣们在亲眼见识了蒸汽纺织的效率之后,纷纷表示可行。
“臣有疑问...”就在这时,有个不合群的声音跳了出来。
朱由检看向范复粹,面容不见异样,只问,“范卿有何疑问?”
范复粹上前,躬身朝皇帝说道:“陛下忘了之前的织佣之变了吗?”
范复粹这话说完,皇极殿前大臣们的脸色纷纷变了。
织佣之变发生在万历二十九年,当时,明神宗派税监孙隆去苏州督征丝织税赋,孙隆到任后,勾结地方奸商黄建节,不仅加征每机三钱银的机杼税,更对织工强行收取“牙钱”“验烙钱”等杂税,致使一机之税倍于往年。
苏州城内有织机万余张,机工数万人,多为朝不谋夕的贫民,赋税骤增后,许多作坊主被迫停产,织工失业,一名叫葛成的织工振臂一呼,数千织工遂即聚集,杀税吏,焚衙门,暴动持续三日,税监体系瘫痪。
“范首辅说的,似乎同蒸汽纺车并无绝对关系,”郑三俊并不赞成,上前道:“推行蒸汽纺车,并不会因为增加苛捐杂税,又如何会引发暴动?”
“是不同,但也要引起警惕才是!”范复粹道。
“范首辅不能因为可能发生的事,就禁止功效如此好的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