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禹带着三百大同军,一路向西,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朝着目的地进发。
由于没有了追兵,唐禹便有了精力去建设规章制度。
大同军的纲领是什么,官职如何划分,如何考核,如何晋升。
需要严格执行哪些纪律,在紧要关头应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唐禹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他自认为很粗浅的知识,但却已经是超越这个时代的东西了。
他不断塑造着这只军队,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不断优化他们的意志和自主性,想要最终把他们打造成一支不可战胜的队伍。
而他思想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外界已经是炸开了锅。
唐禹三百打八百,一个不死,几乎全灭对手。
郗鉴、戴渊两个名将,两个公爵,率领万人围堵唐禹三百人,被一把火几乎烧得全军覆没,唐禹三百人几乎无损,只是有一些小小的烧伤。
唐禹四渡淮河,接连与周家、谢家、桓家交战,最终庾家放走了唐禹。
郗鉴死了!死在了寿春的郡府大堂!唐禹杀的!
一条条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传遍了大晋,甚至传到了其他国家。
民间沸腾了。
“大同军?就是天下大同的意思?他们喊的口号就是这个!”
“为了百姓而战的军队,所以战无不胜?”
“据说唐郡丞放的火烧了百姓的房子,他还专门去给了钱。”
“真是个好官啊!朝廷为什么要杀他呢?”
“这个狗朝廷,只允许贪官活着吗?”
“唐郡丞去了哪里?能不能来我们县啊,我们也想跟着他啊。”
“早就听说过唐郡丞的故事了,在舒县,在谯郡,在建康。”
“没有人能战胜他!”
“总算有个人为咱们老百姓做主了。”
非但民间炸锅了,士族阶层和统治阶级也炸锅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唐禹先生当真是…言行一致!”
“他虽然是武将,但却是真正的儒生。”
“我辈儒生,就该以唐禹先生为榜样。”
“如果唐禹先生掌权,那科举制度…是不是就有希望了?”
乌衣巷,王家,王导看着手中的情报,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的声音充满了感慨:“蛟龙得风雨,终非池中物,哈哈,可惜这风雨啊,是我的女儿,我王家的明珠。”
“若他唐禹有朝一日当真成了大业,我王家可再兴盛二百年矣!”
隔壁谢家,谢裒低着头,轻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