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回禀。”
“陛下天资卓绝,文能治国,武能定边,自执政以来,屡建奇功,乃是当之无愧的大明第一军神。”
“古来名将,没有一人能及陛下之万一。”
“兵如何用,战如何打,想必陛下心中早有定策。”
“依臣妾之见,此事若仍由哥哥与梁国公在军务处争执,只怕永难有个结果,还需陛下亲断圣裁,方可定纷止争。”
朱允熥听至此处,眉头不由微蹙。
这些事,他竟半点都未曾知晓。
近来大明各项科技接连取得突破,他几乎每日都奔走于大明科学院、工厂,有时还会抽空前往京师大学,与大学的专家,学者谈一谈。
至于朝中政务、边疆军务,他已然做起了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一切交由政务处、军务处全权处理。
当然,也不能说朱允熥便真的完全撒手不管政事。
事实上,他每日仍会亲自过目几份由各衙门呈送的专报,绝非全然不闻不问。
第一份,是由政务处编纂的《奏报速览》。
这项原本属于通政司的职责,后来经改制,已由政务处直接接手负责。
其内容主要汇集天下各地官员所上的奏疏摘要,以及政务处对奏章的批复意见。
不过,大多数内容仅为提纲挈领的简略版本,便于皇帝快速掌握要点。
唯有政务大臣认定奏疏事关重大,或牵涉朝廷根本之务时,才会另附详细说明,以供圣裁。
第二份,是由探听司与情报局联合编制的《每日简报》。
这份简报汇聚了大明内外诸般情报,从官场动向,边疆异动、商贾流通,到诸国动向、民情浮沉,无所不包,乃是朱允熥打探天下消息的重要耳目。
第三份,则是军务处呈送的《军情概况》,内容涵盖军队部署、周动、人事安排、边防防御、战事进展等,若有新军演练、兵员变动、武备筹措等事项,也一并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