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笔记本上陌生的字迹,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杀机。
他们这群金字塔最顶尖的人虽然智慧超群却都有个臭毛病,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有着近乎病态的掌控欲,讨厌一切脱离掌控的人和事,包括眼前的关兴。
所以察觉异常的诸葛亮本能反应就是杀掉关兴以绝后患。
但这个想法刚冒出脑海便被他摇头否决,原因有二,首先关兴刚刚立下赫赫战功,并且提拔出了一大批能臣猛将,真杀了关兴先不管其他人怎么看,手握数万大军的沈翊铁定立马造反。
还有会稽太守谢冲,沈翊跟谢冲这两实权官员联合起来的话,分分钟就能将尚未稳定的江东搅个稀巴烂,这个险诸葛亮可不敢冒。
其次诸葛亮对现在的关兴有着无比强烈的好奇心,迫切的想知道拥有炼钢技术,造纸技术以及科举制度的关兴还掌握着多少他不知道的东西,不把关兴脑子里的好东西榨干净他哪里舍得杀?
既然不能杀就只能小心安抚,等战事稳定甚至北伐成功天下一统再说了,维稳第一嘛,况且至少目前,关兴还是心向汉室的啊。
等等,哪里不对……
当日败走麦城的时候,若非关兴提前预警,拽着关羽去了江东,关羽是不是就会撤往临沮,跑进吕蒙的埋伏圈里了?
想到这里诸葛亮不由的惊出一身冷汗,连忙转换思路,开始在脑中模拟关羽败走麦城的场景,结果越模拟越心惊。
当日关兴若没偷离成都救援关羽,关羽肯定会前往临沮不幸战死或者被俘,那后果……
诸葛亮不敢想下去了,看着笔记本脸色越发阴沉。
与此同时,尚未意识到严重性的关兴还沉浸在诸葛亮被科举震惊的表情里,哼着小调带着姜维去找张苞。
但姜维是个藏不住事的,纠结半天还是忍不住问道:“安国哥,你真厉害,连科举这样的办法都能想出来,大王若真推行科举的话我一定去参加。”
年轻人都有颗自信的心,都觉得自己不弱于人,将所有人都放在同一起点同一平台的话,自己肯定是同龄第一。
姜维自然也是这种想法,却知道他爹只是位卑职低的郡功曹,他们姜家只是偏远地区的寒门,若继续推行察举制的话,他这辈子都比不过颖川荀氏,长社钟氏那样的大家族,就算得到伯乐赏识,这辈子估计撑死也就是个郡守,所以他才心甘情愿的投了刘备。
但若推行科举就不同了,不看出身只看学识,姜维自问不弱于任何人,所以他非常支持科举,而且相信只要寒门出身的子弟都非常支持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