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深深地吸了口气,肩膀随之耸动,手掌紧紧地贴在书案上,随后抬起头,笑着说:“没事,就是忽然想起了一些事。”
她脸上还有明显的泪痕,但语气已经十分镇定了。
李封顺势收回手,呐呐地应了一声。
霍灵月随手把沾上泪痕的信纸扔掉,换了张新的,随后开始写回信。
她并不避讳李封,一边写信,还能分神问:“咱们什么时候启程回长安?”
“半个月之后,等这边把事情处理好,战报我已经写好送回去了。”
霍灵月咬着笔杆,说:“半个月啊……那就快入夏了吧。”
元鼎十年初夏,得胜归来的大越军队回到长安城中,元鼎帝大肆封赏了李封和霍灵月,到目前为止,大越南征北战,几乎没有打过一场败仗。
元鼎帝曾经说过,要威加四海,使诸国臣服,如今已经做到了。
就连周镇偊都觉得不用继续作战了,他准备减少在军队上的开支,并且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经济上,让百姓修生养息。
他那天在殿内召来博士陶嘉木,让他读了一篇文章。
那篇文章是陶嘉木所著写,主要内容为国法改革。
如今大越的法律延承自夏王朝,十分严苛,动辄杀人砍头诛九族,从赵承手上办过的几个案子便可见一斑。一起案件动辄斩杀上千人,其中固然有一些人行事恶劣,其罪当诛,但另一方面来说,大越的法律其实是过于严苛了。
陶嘉木有意改革国法,这件事他筹备很久了,为此翻阅了无数卷宗,并且做了很多准备。当时机成熟,他便写成文章,上交给周镇偊审阅。
他提出了最重要的两个观点,一个是犯罪者当分为主犯和从犯,从犯可适量减少刑罚。另一个是犯罪者应当分为有意犯罪和无意犯罪,无意犯罪者同样可以适量减轻刑罚。
没错,在他提出来之前,大越的国法是相当简单粗暴的,没有主犯从犯,有意无意一说,只要犯了罪,统统拉去砍头。
陶嘉木的想法是,国法的存在是为了震慑,为了改造。如今大越尚未从战争中缓过来,为了尽快恢复以往的经济情况,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把那些不该死的罪犯放出来干活,比一刀杀了更好。
这件事要放在廷议上讨论,廷尉面露难色,丞相赵承则坚决反对。
赵承认为,一旦有了主犯和从犯之分,有意和无意之分,那么主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变成从犯,而有意也能通过各种手段变成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