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更书站

繁体版 简体版
六更书站 > 朔风飞扬 > 尾声

尾声(4 / 7)

仅是因为不知道中原的讯息么?

对唐朝势力在西域的盛衰史,雷猛是非常清楚的,怛雷斯之败只不过是个开始。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丧钟已经敲响,中原的统治者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经营西域?当时在西域,主要就是三个国家在争夺,唐,吐蕃和阿拉伯这三大帝国。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西域的兵力大大下降,比兵力下降更为可怕的是朝廷的供应补给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等到了广德元年,也就是公元七六三年时,吐蕃军队已经尽陷兰、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占领了河西、陇右的大部分地区。中国腹地同西域的那一条窄窄的通道被吐蕃完全掐断,西域唐军与内地的联系终于断绝,此时的西域唐军身处两大帝国的包围之中,又得不到自己国家一丝一毫的帮助,形势之险恶,条件之恶劣可见一斑。可是即使是这样,西域守军依旧不屈不挠,为国家坚守西域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大概到了大历三年,即公元七六八年左右,西域守军通过回纥绕道好不容易重新与朝廷恢复了联系。本来已经对西域不报什么希望的唐廷突然获悉西域居然还在本方的控制之下,自然惊喜不已,朝野上下对于西域守军这种舍生忘死的jing神感动不已。唐代宗在《喻安西北庭诸将制》里亲自下诏褒奖,并向西域唐军通报内地情况,赞扬他们“不动中国,不劳济师,横制数千里,有辅车首尾之应。以威以怀,张我右掖,凌振于绝域。烈切于昔贤。微三臣(指河西节度使周鼎、安西、北庭都护曹令忠、尔朱某)之力,则度隍逾陇,不复汉有矣。”帝国上下对于西域守军的忠诚在感动之余也非常的歉疚。西域虽有“奉国之诚”,朝廷却因“事势不及相恤”。实在是对不住这些忠义男儿。不仅如此,安史之乱的后遗症此时在慢慢发作,在建中四年唐朝将领朱又发动兵变,占领了长安。唐德宗出奔奉天,情势危急之下无乃遣使向吐蕃请求援兵。吐蕃却想乘火打劫,借机提出以径、灵等四州以及安西、北庭作为交换条件。唐德宗当时也没多想就答应了下来,并且写了《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预备派沈房、韩朝彩等人前往西域办理交割事宜。拟将西域将士、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撤回内地,然后将西域交割给吐蕃。令四镇、北庭将士“递相慰勉,叶力同心,互相提摘,速图近路,复归乡井。重见乡亲。”同时“如有资产已成,不愿归此,亦任便住。各进所安。”由此完全将西域放弃。尽管朝廷动辄言弃,但西域守军依旧忠诚地履行着自己保家卫国。为天子充长城的责任。当时地名相李泌就感慨地指出:“安西、北庭。控制西域五十七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