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都要跳出来了,听说他们过完年就要下乡去了,当初来挖坑还嫌这嫌那的,这下好了吧!下乡去了估计得天天翻地了。”
“确实,今年我们场这个年货,怕是比市纺织厂都要多吧!”
“那可不,我前几天趁小年的时候,回市里我妈还担心我呢,说不到一年的职工年货都是随便发的,害我还提心吊胆了半天,纺织厂我不知道,但是我爸在的农机厂已经发年货了。”
“两斤猪肉,一斤鸡蛋,一斤糖剩下都是些挂历年画之类的,哪里跟的上我们,还有夏天的蔬菜发,听说他们鸡蛋也是从咱们场里换的呢!”
“我知道,据说是拿什么耕地机换的,不知道场里要耕地机干什么?咱们也没啥地啊!”
“管他呢,对了,那蔬菜你领了吗?”
“没有,那个蔬菜组长不是说不能冻吗?我等最后放假那天在领,到时候拿回去过年直接吃就行,现在拿回去好几天我怕冻坏了。”
“对对对,我也这么觉得,而且我觉得放在大棚里多几天说不定还能在长长呢!”
“哈哈,我也是这么觉得,我准备到时候送去我对象家里,看他妈还怎么说我在乡下上班没出息,这才市供销社可是卖五毛钱一斤呢,都顶半斤肉了,就这还买不着呢!”
苏文宸看着职工都比较满意,也心情舒畅的回去穿上大衣。
毕竟这也算是自己的奋斗成果了。
坪村大队。
苏文宸拎着一大堆的年货,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家里走去。
刚打开大门。
就看到一群村里的婶子,正围在正屋的炉子边上。
此时他家正房里就跟活动室一样。
一人一个小马扎,有拿着毛线织毛衣的,有在纳鞋底的,还有给家里人缝补棉衣棉裤的。
一群人,不光是手里有动作,嘴上也几乎没有闲着的。
“诶,你们都学会几个字了?我跟你们说,小姜支书列出来的那些常用字我可都学会了。”
说完还得意的看着其他妇女。
“桂花,你才学会啊!我早就学会了,我们一小队能上工的,除了娃娃和老人,就没有一个不识字的。”
“那是你们一小队一开始识字的就多,我们三小队本来识字的就少,所以我们才是进步最快的。”
“你们进步快有什么用,我们才是公社最有文化的生产队!”
说完这个婶子还仰起头,得意的看着众人。
有人看不过眼。
“识字有什么用,你们说小姜支书也是,好好的大冬天在家里猫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