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不是很嫩,这酒也不是很醇,哎呀,世南啊你怎么吐了,手谕写好了吧,让朕过目过目。哇,不错果然是我大隋第一才子,文才就是好,最后落款写上朕就行了。把这手谕传给柳彧,叫他赶快进京。世南你怎么晕倒了,大隋江山还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啊,你先把朕送给皇后娘娘的情诗给写了再晕了也不迟,快点。”
这个刚路过晋阳的中年男子(将近50岁左右),发表皇帝言论的这个人,接到手谕的这个人。此人就是柳彧,他字幼文,其父柳仲礼先为梁将,后败归北周,北周灭北齐以后,举家复归本土,杨坚夺权之后侍奉大隋。
柳彧自幼好学,博览经史,自效力隋文帝以来颇受重用,柳彧迁任治书侍卸史时,在任内以正直闻于朝,为百官所敬畏,而且他还非常的清廉,虽然身处于高官,但是其生活并不富裕。
杨谅听说柳彧经过晋阳,闻名他的才学想跟他一起探讨起兵的事情。要说柳彧这样忠诚于朝廷的人,杨谅怎么会去找他商量造反的事情呢?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杨素当权时,有一次杨素犯了一个错误,隋文帝命令柳彧秉公执法对杨素的错误进行处理。当时杨素在朝廷的势力很大,所以百官都很畏惧,杨素认为柳彧也会怕他不敢得罪他。
谁知后来柳彧却秉公执法的处罚了杨素,自此杨素怀恨在心,时常想报复柳彧。后来终于让他抓住一个可以给柳彧穿小鞋的机会,所以柳彧被削职发配了。
这样一个人才我怎么可能让他埋没呢,所以我特地请大隋第一才子虞世南写了一篇旷古朔今的一让则征柳彧还朝的手谕,当然落款算我的,著作权不是我的,使用权是我的就行了。
却不料他柳彧早不回京晚不回京,正好这个时候回京,杨谅就找上他来了。杨谅来之前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拉拢这名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才学之臣,他以为这柳彧被杨素发配,心里面肯定嫉恨着杨素,而杨素跟杨广又是穿一条裤子的,所以他就想拉拢他,他认为柳彧一定会效力他帮助他,
柳彧带着一家人正准备继续上路,杨谅就找上他了。
“柳大人,别来无恙吧。”
“你是...你是汉王爷。臣下拜见汉王爷。”柳彧转身一看,没想到喊他的人居然是汉王。
“柳大人无须多礼,本王向来对柳大人佩服万分,若不是得到柳大人经过本王驻地的消息,本王还不知道柳大人你来了,柳大人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到了本王的驻地也不去跟本王打个招呼,这可不好啊。”
柳彧赶紧吓的跪了下来说道:“王爷,臣下并非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