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更书站

繁体版 简体版
六更书站 >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 58、此去通途24

58、此去通途24(2 / 7)

连家里人,都觉得宋修竹是不是最近学习压力太大精神出了问题,家里的车不让去接送,非要骑自车,狂补外文和外文文献,钢琴表演也不去了。

只有宋修竹自己才知道。

和个志同道合,且同样聪明的同学起学习和互相竞争,是种么好的感觉。

在沪中的时候,他是被人捧在手里,放在神坛上的天才,交上去的作业必然是满分,必然是模范,有人都在仰望他。

久而久之,那些吹捧和夸奖在他听来像是陈旧的表面化。

他们赞美他,崇拜他,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是宋修竹,仅此而已。

但现在,他找到了另种竞争感。

原来他并不是站在最高峰上,有人已经比他走的更远。

他要追赶她,和她起并肩走在这条路上。

很快,检验两人学习成果的第个战场就来了。

同舟大学将举办设计大赛,以跨江交通为主题,这次的比赛,不限年级和学院,每个组三到四个人,提交申请通过就可以参加。

谢雁和宋修竹的年纪都很,和同学之间有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而这个沟,不是他们两无理解比他们大三四岁的同学,而是同学无跟上他们的思维。

以他们的速度,掌握门课程太快了,导致老师不得不为了他们专门提前结业考,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速度。

每结束门课程,就味着他们要和经常上课的同学说再见,这样的情况,让他们很难找到组员。

张学书分别安排了两个大三的同学加入他们的组,而且,为了考验他们两的能力,特点明要谢雁和宋修竹做组。

谢雁分到的组员是两个大三的学,苏擎和方斯闻。

能进入同舟大学的都不是庸才,他们两个在大三的时候,就参加了浦江首座跨江大桥的科研组,谢雁的名字,他们也早就听说过。

“不可否认,以你的年纪在这里,算得上天才。”

苏擎双手撑桌,找到教室里自习的谢雁,“但是,和你比起来,我们的经验更,而且,理论和实际是有区别的。”

他看起来又高又白,眼瞳很深,鼻梁高挺,是张自信而骄傲脸,身的少年气。

实际上,他也有资格骄傲。

每学期的专业第,参与过包括沪江跨江大桥在内三座桥梁的设计工作。

虽然没上少年班,但也有跳级的经历,十六考上同舟大学,现在正是十八岁。

他和方斯闻,是张学书手里的两张王牌。

谢雁抬起还算稚嫩的脸,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