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两人不必见外,那到底有事,现在可以说了。”
陈老这才回过味来,“看来,你已经猜到了。”
谢雁抽身离开的,不是陈家,而是商业。她的工作性质使然,若不是想要赚点钱帮助冯家老人,帮助国内当时艰苦的情况,她也不会参与裁缝铺的生意。
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这座海上明珠,百年前被颠国占据,又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租”给了颠国,时间99年。
三个不平等条约,让颠国占据了这里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时间到了,地就能回去吗?颠国并不这样想。
按照国际惯例来说,新国建立,一切不平等条约都不会被承认,但港城依然留在了颠国的管控之下,这自然是有当时的各种原因。
百年前,颠国从清的手中“强迫”拿走了这片土地。
三十多年前,民国希望在当时的谈判中,废除不平等条约,接回港城,却被颠国给拦了下来,迫于压力,最后二的中颠新约中,没有涉及港城。
如今时限降至,距离租期界满只有十几年,对于任何一个投资和买地商人来说,十几年的时间都不足够一个项目的开展,他们需更长的时间,因此,不在港城投资,他们开始犹豫了。
而这也是港城急切地降价卖地的原因。
谢雁是有工作的人,她自然不能牵扯这里的利益中来,所以她将之前留在港城的事情处理掉,并将所有的利润都投入祖国的少年和儿童事业中去。
陈老叫她来吃这顿饭,也是想看看她的态度。
但他没想到,在他开口之前,她已经将自己从一个参与,变成了一个旁观。
而且用的方法,对他们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谢雁比他想的还聪明。
谢雁也是第一次见识到陈老为生意人的能力。
以前在她看来,陈老就是一个普通的爱国老人,但当她被他带入商人的世界中,哪怕只是个吃瓜的围观群众,她也能感受出一些复杂来。
他们的关系,谢雁自认为还达不到陈老又是送贵重礼物,又是拉她吃这个重饭局的程度,在外人看来,是一点没把她当自己人,当女儿看待了。
但谢雁知道,陈老这做,是因为他探她的态度。
关于卖地的态度。
“其实,您自己也看的很清楚。”
谢雁看向大楼之下,车水马龙的不夜城,“港城虽然看起来很繁华,但如今已经出现了一些苗头——这些苗头,最先从地开始。”
更远的地方,还有很多搁置的项目,漆黑的